輕工業“十二五”的重頭戲
[日期:2012-8-25] | 發布者:智創機械 |
在食品工業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我國卻面臨著食品裝備依賴進口,自主核心技術缺乏的尷尬。在8月7日召開的全國輕工業科技大會上,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坦承,目前我國食品裝備存在著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缺乏,國產裝備能耗較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自動化程度低,以及標準化程度低、覆蓋面小、標準類型不配套等三大問題。
食品工業存在的問題,也是 “十二五”輕工業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個縮影。本次會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在全面總結“十一五”輕工業科技成就時,也直指輕工業存在著關鍵和共性技術亟待突破、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任務繁重、產品安全保障研究工作薄弱、高端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科研管理體制亟待改進等六大軟肋。
我國基本建立輕工業自主創新體系
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5個,占全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13%
輕工業主要是指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部門,包含食品、造紙、家電、塑料、家具、皮革等45個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一五”時期輕工業產值、利潤、出口年均分別增長23.73%、25.39%、12.86%。2011年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以占全國工業14%的資產創造了占全國工業19.1%的產值、17.3%的利潤、23.8%的出口、24.8%的就業。
本次會議發布的《輕工業技術進步“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顯示,我國輕工業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已經逐步建立起食品、日化、造紙、家電、電池、皮革、輕工機械等行業的產學研用創新團隊并初步建成了輕工行業創新平臺,科技創新條件不斷完善。截至2010年,輕工行業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家電等26個行業的大中型骨干企業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5個,占全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13%。
步正發認為,輕工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和轉化步伐加快。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我國輕工業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家電、造紙、皮革、電池、食品等24個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從2005年的103245件,增加到2010年的160152件。陳堅舉例說,2010年食品科技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達7700余項,約占全國專利總數的2%,比2005年該領域的5900多項增加30%多。
行業高端材料、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
我國出口和進口的塑料機械價格指數競相差5倍以上
“但不能否認的是,同發達國家相比,輕工業在創新、工藝、技術裝備上還有較大差距!敝袊p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表示。
圓珠筆用中性墨水,筆頭用不銹鋼,眼鏡用樹脂鏡片,中高檔綠色皮革……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化工材料卻主要依賴進口,并且衍生出了較嚴重的貿易技術壁壘問題。
步正發說,不少行業產品結構同質化較為嚴重,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亟待突破。應用基礎技術研究、技術裝備國產化缺乏有效組織,部分行業關鍵材料主要依賴進口。家電變頻核心技術、食品安全預警關鍵技術、發酵行業綠色制造技術、高速造紙機及高端自動化控制技術等亟待突破。
“多數行業整體研發能力不強、水平不高,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辈秸l說,由于缺乏技術創新總體規劃的引導,新能源電池、表面活性劑、功能塑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和智能家電、生物技術、家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電物聯網技術等新興產業,以及很多行業的高端技術,依然被發達國家壟斷。
與此同時,我國造紙、乳制品、飲料、食品包裝、塑料加工等行業的關鍵技術裝備,也主要從國外引進。如,我國大型制漿造紙裝備主要依賴進口;乳品無菌灌裝技術和裝備一直被歐洲國家壟斷;塑料加工機械高檔設備仍需從德國、美國等進口。我國出口塑料機械和進口塑料機械的價格指數相差5倍以上。
產學研用亟待形成協同創新機制
占輕工企業99.5%以上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沒有研發中心
輕工科研院所、學校下放地方后,缺乏對輕工科技整體宏觀指導,科研院所實行企業化經營,相當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大幅度弱化,研究隊伍逐漸分散、流失,相關實驗儀器設備陳舊、落后,科技創新經費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制約了輕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國輕工企業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步正發舉例說:“占輕工企業99.5%以上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沒有研發中心,缺乏對成熟技術和成果有效推廣和組織指導!
“中國食品工業領域,尚未形成多元、開放、動態的協同創新機制!标悎哉J為,因此,應盡快整合優勢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等優勢資源,圍繞行業的重大共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建立從無序到有序、從獨立到集成的創新模式,形成人才、資本、信息、技術、設備等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合理流動與共享利用的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產生集聚效應,在最短時間內創造最具創新的成果。
“輕工科研院所要通過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在面向市場面向行業中,在輕工行業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卞X桂敬說,同時,要大力實施協同創新戰略,要加強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間聯合攻關,發揮行業協同組織作用。針對輕工小企業多、技術力量薄弱的實際,要加強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記者從本次會議獲悉,“十二五”期間,輕工行業將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重點支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工程實驗室等建設。推動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面向企業提供檢測、設計、信息、標準、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促進已有成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特別是向中小企業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新產品。以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轉化相結合,全面提高集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進步促進產業集聚,逐步把輕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成為產業升級的示范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導輕工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強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布局與建設,加強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形成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各具優勢特色的強勢格局。
依靠技術進步,支撐輕工業大國向強國轉型
“十二五”重點行業研究與實驗開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將超過1%
步正發透露,“十二五”期間,將組織突破一批行業發展急需共性、關鍵技術,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節能減排;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提高重點裝備自主化水平;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培育新興產業;發揮科技在保障消費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創新服務平臺;提高為科技工作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意見》也公布了輕工業技術進步“十二五”發展主要目標。如在自主創新方面,重點行業研究與實驗開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0%以上;在節能減排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減少10%,單位增加值能耗和用水,比“十一五”末分別降低20%和30%;在提高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方面,造紙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食品加工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塑料加工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
食品工業存在的問題,也是 “十二五”輕工業面臨巨大挑戰的一個縮影。本次會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在全面總結“十一五”輕工業科技成就時,也直指輕工業存在著關鍵和共性技術亟待突破、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任務繁重、產品安全保障研究工作薄弱、高端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科研管理體制亟待改進等六大軟肋。
我國基本建立輕工業自主創新體系
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5個,占全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13%
輕工業主要是指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部門,包含食品、造紙、家電、塑料、家具、皮革等45個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一五”時期輕工業產值、利潤、出口年均分別增長23.73%、25.39%、12.86%。2011年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以占全國工業14%的資產創造了占全國工業19.1%的產值、17.3%的利潤、23.8%的出口、24.8%的就業。
本次會議發布的《輕工業技術進步“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顯示,我國輕工業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已經逐步建立起食品、日化、造紙、家電、電池、皮革、輕工機械等行業的產學研用創新團隊并初步建成了輕工行業創新平臺,科技創新條件不斷完善。截至2010年,輕工行業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家電等26個行業的大中型骨干企業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5個,占全國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13%。
步正發認為,輕工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和轉化步伐加快。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我國輕工業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家電、造紙、皮革、電池、食品等24個行業專利申請數量從2005年的103245件,增加到2010年的160152件。陳堅舉例說,2010年食品科技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達7700余項,約占全國專利總數的2%,比2005年該領域的5900多項增加30%多。
行業高端材料、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
我國出口和進口的塑料機械價格指數競相差5倍以上
“但不能否認的是,同發達國家相比,輕工業在創新、工藝、技術裝備上還有較大差距!敝袊p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表示。
圓珠筆用中性墨水,筆頭用不銹鋼,眼鏡用樹脂鏡片,中高檔綠色皮革……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化工材料卻主要依賴進口,并且衍生出了較嚴重的貿易技術壁壘問題。
步正發說,不少行業產品結構同質化較為嚴重,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亟待突破。應用基礎技術研究、技術裝備國產化缺乏有效組織,部分行業關鍵材料主要依賴進口。家電變頻核心技術、食品安全預警關鍵技術、發酵行業綠色制造技術、高速造紙機及高端自動化控制技術等亟待突破。
“多數行業整體研發能力不強、水平不高,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辈秸l說,由于缺乏技術創新總體規劃的引導,新能源電池、表面活性劑、功能塑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和智能家電、生物技術、家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電物聯網技術等新興產業,以及很多行業的高端技術,依然被發達國家壟斷。
與此同時,我國造紙、乳制品、飲料、食品包裝、塑料加工等行業的關鍵技術裝備,也主要從國外引進。如,我國大型制漿造紙裝備主要依賴進口;乳品無菌灌裝技術和裝備一直被歐洲國家壟斷;塑料加工機械高檔設備仍需從德國、美國等進口。我國出口塑料機械和進口塑料機械的價格指數相差5倍以上。
產學研用亟待形成協同創新機制
占輕工企業99.5%以上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沒有研發中心
輕工科研院所、學校下放地方后,缺乏對輕工科技整體宏觀指導,科研院所實行企業化經營,相當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業基礎性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大幅度弱化,研究隊伍逐漸分散、流失,相關實驗儀器設備陳舊、落后,科技創新經費嚴重不足。這些問題,制約了輕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國輕工企業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步正發舉例說:“占輕工企業99.5%以上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沒有研發中心,缺乏對成熟技術和成果有效推廣和組織指導!
“中國食品工業領域,尚未形成多元、開放、動態的協同創新機制!标悎哉J為,因此,應盡快整合優勢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等優勢資源,圍繞行業的重大共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建立從無序到有序、從獨立到集成的創新模式,形成人才、資本、信息、技術、設備等創新要素的有機融合、合理流動與共享利用的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產生集聚效應,在最短時間內創造最具創新的成果。
“輕工科研院所要通過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在面向市場面向行業中,在輕工行業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卞X桂敬說,同時,要大力實施協同創新戰略,要加強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間聯合攻關,發揮行業協同組織作用。針對輕工小企業多、技術力量薄弱的實際,要加強創新服務平臺建設。
記者從本次會議獲悉,“十二五”期間,輕工行業將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究開發機構、產業技術聯盟等技術創新組織,重點支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工程實驗室等建設。推動行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面向企業提供檢測、設計、信息、標準、知識產權等公共服務,促進已有成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特別是向中小企業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新產品。以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轉化相結合,全面提高集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科技進步促進產業集聚,逐步把輕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成為產業升級的示范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引導輕工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強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的布局與建設,加強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形成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各具優勢特色的強勢格局。
依靠技術進步,支撐輕工業大國向強國轉型
“十二五”重點行業研究與實驗開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將超過1%
步正發透露,“十二五”期間,將組織突破一批行業發展急需共性、關鍵技術,推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節能減排;加強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提高重點裝備自主化水平;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培育新興產業;發揮科技在保障消費安全特別是食品安全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創新服務平臺;提高為科技工作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意見》也公布了輕工業技術進步“十二五”發展主要目標。如在自主創新方面,重點行業研究與實驗開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新產品產值率達到10%以上;在節能減排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減少10%,單位增加值能耗和用水,比“十一五”末分別降低20%和30%;在提高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方面,造紙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食品加工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30%提高到50%,塑料加工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